【原文发表于2022年3月2日】开云体育(中国)官方网站
“汤液经法图”讲到咫尺,咱们仍是把常见的肝木、心火和脾土诊疗方给全球讲了讲。对于每一个诊疗方,咱们都会分析各个组方中药的药味,然后从五味补泻的角度,匡助全球意志方剂的功效特色。在这内部,分析详情每个组方中药的药味,其实终点关节。
也许有东说念主会说,五味不是最基础的中药药性表面的内容吗?在《中国药典》或《中药学》课本上,不是都有五味的纪录吗?告成援用不就行了,为什么还需要分析详情呢?

《汤液经法图讲记》
(一)
原因在于,“汤液经法图”所用的中药五味,与当代的五味纪录,是不有余相同的,有些相同,有些不相同。为什么这样说呢?主要原因有两个。第一,“汤液经法图”年代久远,历史上很长一段时分,它都不是组方用药的主体表面,其中许多内容慢慢失传。咱们估量,即使是现有最早的《神农本草经》,也不是五味表面的起源,亦然过程屡次传承之后的五味纪录,亦然不完好的,包含空虚内容的。那么,五味表面的起源是什么样的呢?这就波及到咱们说的第二个原因。
第二个原因,其实很浅易,在陶弘景的《辅行诀》内部,告成转引了《汤液经法》对于五味表面的说法。而恰是这一段纪录,与现有五味表面大相径庭。以往的课程,咱们谈及过商酌内容,今天呢,让咱们完好地来看一下《辅行诀》中转引的这段内容:
经云:在天成象,在地成形。天有五气,化生五味,五味之变,不可胜数。今者约列二十五种,以明五行互含之迹,以明五味变化之用。如左:
味辛齐属木,桂为之主。椒为火,姜为土,细辛为金,附子为水。
味咸齐属火,旋覆花为之主。大黄为木,泽泻为土,厚朴为金,硝石为水。
味甘齐属土,东说念主参为之主。甘草为木,大枣为火,麦冬为金,茯苓为水。
味酸齐属金,五味为之主。枳实为木,豉为火,芍药为土,薯蓣为水。
味苦齐属水,地黄为之主。黄芩为木,黄连为火,术为土,竹叶为水。
此二十五种,为诸药之精,多疗五藏六府内损诸病,学者当深契焉。
好,看完这段内容,全球有什么嗅觉呢?
第一,与《神农本草经》比拟,这种五味表面与五行的关系更密切,即辛木,咸火,甘土,酸金,苦水。况兼,告成领导了五味的本源,是五气所化生,是金木水火土五气所化生。从这少量上看,《汤液经法》的五味纪录,应该是比《神农本草经》更早的五味答允趣论。第二,形色了一种全新的中药属性,即中药的五行属性。什么料想呢?“味辛齐属木,桂为之主。椒为火,姜为土,细辛为金,附子为水”,则桂为“木中木”,椒为“木中火”,姜为“木中土”,细辛为“木中金”,附子为“木中水”。这是一种与惯例默契不同的用五行属性形色的中药药性。
接纳这种五行属性的形色法,有许多刚正,其一是便于解析不同中药的疏浚之处,其二是便于解析不同中药的不同之处,其三是便于解析中药的主导五行和主导药味,便于握主要矛盾,其四是便于接纳一个浅易的模范来统筹复杂各种的中药,其五是便于解析中药品种进化和演化的源流旅途,其六是有可能为中医药临床商酌使命提供一个法子学范式。
总之,刚正许多。我在第一次看到这个五行属性的形色时,就认定其一定是更为本原的中药药性内容,值得深切探索联想。

中药(图源Pixabay-kian2018)
这段形色纪录的25个中药,咱们民俗称为二十五味药精,这25味中药的药味是比较明确的,不错告成填入“汤液经法图”,用于方剂功效特色的分析。举例,桂枝汤由桂枝、芍药、姜、大枣和甘草构成,这5味药均在二十五味药精中,即,桂枝和姜味辛,芍药味酸,大枣和甘草味甘。了解到上述信息,咱们就不错分析所有这个词这个词方剂的功效特色了。
与此同期呢,也有许多中药莫得列入,举例柴胡、半夏、栀子、当归、川芎、牛黄、朱砂、麝香、龙脑、石膏等,这就只可分析详情了。这几个中药都是咱们之前分析过的,尤其是在安宫牛黄丸、小柴胡汤那几次课,咱们分析的比较详确,健忘的同学不错再复返去望望。基本的法子,便是功效药理和法象药理相纠合,符号药味与的确味说念相纠合,临床诓骗与传统纪录相纠合,空洞判断。
这是咫尺最佳的判定容貌了,但依然可能会有空虚,是以,全球不错保持我方的想考容貌,如果对课程中所讲的某个药的药味有疑问,就去我方想考我方查尊府,咱们接待全球这样作念,也饱读动全球这样作念,保持有理有据的想考。
(二)
好,接下来,咱们就分析一下“木中土”、“金中火”的可能含义。
在“木中土”、“金中火”这样的形色中,出现了2个五行属性,前边的叫作念前位属性,后头的叫作念后位属性。那么,前位属性和后位属性,差别与现有中药药性表面的哪些内容契合度比较高呢?这就需要咱们以那25个药精为数据源,来作念一个科学联想。
其实呢,这个联想仍是作念收场,所有这个词这个词联想发表在《宇宙科学时间—中医药当代化》2021年第23卷第2期上。大要的作念法,滥觞,差别写出《中国药典》对于上述25个中药的四气、五味和归经信息的五行属性,举例,热性对应火,平性对应土,辛对应木,甘对应土,肝胆对应木,肺大肠对应金等。然后,便是把二十五味药精的前位属性和后位属性,差别与这些信息进行比较,然后望望,哪些相符度高,哪些相符度低。
恶果清楚,二十五味药精的前位属性,与《中国药典》五味的合座适合度最高,为76%,与《中国药典》四气的合座适合度最低,为28%。二十五味药精的后位属性,与《中国药典》归经的合座适合度最高,为68%,与《中国药典》四气的合座适合度最低,为8%。
从这个恶果看,前位属性便是药味,后位属性便是作用定位。举例,“木中土”代表一个作用于脾土的辛味药,接头到辛味泻脾,这便是一个典型的能泻脾、能用于诊疗干呕泻肚的辛味药。在二十五味药精中,“木中土”是姜,生姜或干姜。从功效上看,生姜辛味温中止呕,用于胃寒吐逆,的确是典型的“木中土”。
同期,生姜还能发汗解表作用在肝,好像祛痰止咳作用在肺,这就又随机是辛补肝和辛散肺的作用。是以,在“木中土”里,木是主导属性,辛味是主导药味。是以,在前边授课的时候,不管是桂枝汤、葛根汤、理中丸,如故半夏泻心汤,干姜或生姜都是按照辛味药规划的。

生姜(图源Pixabay-WebTechExperts)
近似的例子还包括:“水中土”白术和苍术,是苦味燥湿,主要作用于脾土的中药。“水中水”地黄,是苦味补肾,主要作用于肾水的中药。“火中金”细辛,是辛味温肺化饮,主要作用于肺金的中药。
虽然,也存在不太适合的例子,比如说咱们在讲小柴胡汤时提到的黄芩和甘草。黄芩是“水中木”,前位属性水代表苦味,苦能清热,后位属性木代表肝胆,但黄芩并不善于清肝胆热,反而善于清肺热。甘草是“土中木”,前位属性木代表甘味,甘能补益,后位属性木代表肝胆,但甘草的归经中以至莫得肝胆。是以,这内部还有一些尚未有余搞定的猜忌。
不管怎样,咱们但愿全球好像记取中药的五行属性,记取“木中土”、“金中火”的表述容貌,记取中药的主导属性和主导药味,这些都是在诓骗“汤液经法图”时必不可少的常识。
(三)
临了,全球可能仍是夺目到,在刚才提到的联想中,即使是最高的适合度,也未达到80%,更别说100%了。那么,酿成不适合的原因是什么呢?换句话说,二十五味药精纪录与《中国药典》,一个是敦煌遗布告载的很久当年的信息,一个是现行的药品模范,为什么会不适合呢?咱们该以哪个为准呢?
滥觞,酿成两者不适合的原因,主要便是历史原因。咱们之前和全球说过,中医药的联想,靠近的问题不是尊府太少,而是尊府太多,历朝历代的各式医书和本草更仆难数。这种以千年为单元的传承,少量不出问题是很难的。换句话说,咫尺看到的中药药性表面,仍是与最本原的药性表面不同了,这其中会掺杂历朝历代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医家个东说念主的意志。
张仲景在撰写《伤寒杂病论》时,为什么要避说念家称谓呢?可能便是源自社会环境的影响。现有的中药药性表面中,为什么要纳入率先并不存在的归司表面呢?可能便是源自少数医家的意志。而这些身分,会让其后的药性表面越来越复杂,越来越不隧说念。咫尺对于药性表面的各式当代科学解读,也注定会影响后学。

伤寒论(手机截图)
让咱们通过例子,来望望这些复杂身分。
第一个例子,是枳实。《辅行诀》对枳实的五行属性形色是“金中木”,按照这个形色,枳实是一个酸味药,酸收酸敛,同期主要作用于肝胆。从《中国药典》纪录的枳实药性和功效来看,枳实的归经为“脾胃”,与肝胆没关商酌。关联词,枳实的功效是破气消积,化痰散痞,好像用于痞满胀痛,痰滞气阻。《名医别录》也纪录其好像“除胸胁痰癖”、“消胀满”、“明目”。那么,一个好像诊疗胸痹胁痛、气滞痞满,好像明成见中药,是不是也不错归肝经呢?是以,中药的归经属性,有时并不准确。
这种不准确延续到清朝,医家徐大椿终于发出“不知经络而用药,其失也泛;执经络而用药,其失也泥”的警戒,提醒临床大夫要活泼对待归司表面。
第二个例子,是大黄。《辅行诀》对大黄的五行属性形色是“火中木”,按照这个形色,大黄是一个咸味药。但在《中国药典》或中药学课本中,大黄都不是一个咸味药,而是一个模范的苦寒药。为什么大黄是苦味呢?很浅易嘛,具有清热泻火解毒作用的中药,继续都是苦味的喽。是以,有许多中药的药味,都是依据功效来详情的,这便是功效与药味之间的关联关系。
本体上,如果咱们肃穆想考一下就会发现,假如药味与功效果真存在这种强关联关系,那么,要么药味属性,要么功效属性,根蒂莫得独处存在的价值,因为从一个就能得出另一个,有余是一趟事,有余不错互相替代。那么,既然咫尺不行互相替代,就讲明这两者之间不存在强关联关系,而是一种复杂的聚散关系。
是以,单纯依靠功效来界说药味,是不完好的。就大黄来说,这个中药的的确味说念,根蒂就不是苦,而是涩,略带咸味。从功效上看,通便泻下是它最主要的功效,而这光显是泻肺泻大肠的操作,而在“汤液经法图”中,咸味泻肺。从产地上看,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的说念地产区,散播在甘肃、青海、四川等西部地区,而西方对应肺金。
是以,大黄的咸味是有理有据的。
好,回来一下。
本节课主如果讲中药的五行属性,这种五行属性的纪录,与中药的药性表面之间存在商酌性。其中,前位属性与相应中药的五味相符度最高,此后位属性与相应中药的归经相符度最高,这个论断,不错匡助咱们来判定25种药精以外其他中药的五行属性。同期,咱们也要夺目到这种五行属性与当代药性默契的不同,这种不同恰是历史传承酿成的偏差。
咱们在“汤液经法图”体系下想考问题时,就要把中药的药性切换到五行属性口头,请全球记取这少量。